Saturday, January 12, 2008

八旬阿嬤蔡麗輝 健步走在幸福路上

八旬阿嬤蔡麗輝 健步走在幸福路上
◎撰文‧黃秀花 相片提供‧慈濟香港分會
歲月,讓她白了髮絲、增添皺紋,卻沒有褪去一顆赤忱之心;一抹微笑、兩眉彎彎,永遠慈祥溫暖,對慈濟、對苦難人,她像慈母一樣,不求回報也毫無保留。八十歲了,蔡麗輝的腳步依舊飛快,且一路走來,始終如一。
走在繁華熱鬧的香港街頭,梳著整齊髮髻的蔡麗輝,手上提著一袋沉甸甸的慈濟刊物踽踽獨行,樸實無華的形象自成一格。她的背影看來瘦弱單薄,可每踏出一步,卻又那麼沉著穩定,爬起樓梯無須駐足喘息,令人望塵莫及。
八十歲了,她一雙飛快的腳仍走個不停!不是往會員家小坐談心,就是到慈濟會所值班;她說加入慈濟時已經六十五歲,不想再浪費時間。
二○○五年底,為救濟巴基斯坦地震災民舉辦的街頭募款活動中,蔡麗輝忍受著寒風刺骨、冷冽襲人,從早上八點站到晚上八點,不捨稍作休息,也未曾喊累。十幾年前的一次大陸賑災行程中,有團員體諒她年紀大了,建議她負責看管行李;不意她回答:「我好不容易爭取出來賑災,我要親自下去做才有體會。」
那一趟十一天的長途跋涉,許多人感到吃不消,她依然神采奕奕、挺立前行;展現出來的精神和毅力,堪為表率,難怪深受香港慈濟志工敬重,人人喊她一聲「阿嬤」!
從福建到香港傳統女性立足國際都會
有人說,香港是個移民者的社會。因為包含香港島、九龍半島、新界等兩百六十多個島嶼、六百八十萬人口中,來自大陸各省的移民皆有;其中又以廣東人占多數,因此主要流通的語言是粵語。
香港亦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,先有中國文化薰陶,又經歷英國殖民,形塑出獨特的都會風情,也使得港人擁有中英文流利、國際視野廣等先天優勢;然地狹人稠、競爭激烈,卻也是不爭的事實。
出生在福建泉州的蔡麗輝,父親很早就到菲律賓經商,使她有機會接觸外來文化刺激;後來嫁給菲國華僑,一九五四年與先生移居香港,從事藥材生意。
最初落腳在香港島的「北角」,為閩人聚集處,有「小福建」之稱;她古道熱腸,遇有人請託,如代筆寫信、陪人看病、到銀行匯款等,都樂於跑腿。「剛來時人生地不熟,很多主婦又不識字,我讀過幾年書,能幫上忙,就盡力去做。」
與銀行接觸日久,竟幸運讓她覓得行員一職,專辦華僑相關業務;而一些曾受助於她的人,也變成忠實客戶,甚至介紹客源給她。
丈夫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,來港幾年後,病情惡化而往生;當時長子已成人,次子和么子分別就讀國中、國小,蔡麗輝除了養育兒子們,也要照顧年邁的婆婆和母親,負擔沉重。但刻苦耐勞的她不向命運低頭,憑著苦幹實幹和認真負責的精神,使業績不斷往上攀升,薪資也跟著調漲,從最初兩百、五百……慢慢升至退休前的六千元港幣。
「每件事到我手上,就是『做』就對了!即便剛開始不懂,我也會想辦法學到會、做到最專。」在銀行服務三十二年,蔡麗輝從一個門外漢到精悉行務,以服務為最高準則,因此廣受顧客肯定,還獲獎表揚。
靠著銀行的薪水,加上省吃儉用,蔡麗輝總算能支持兒子升學。三個兒子陸續立業,長子在香港從事水電業、次子在加拿大行醫、么子是澳洲五星級飯店主廚;她的重擔也漸卸下,一九八五年退休。
就在次子施德偉到花蓮慈濟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,她來台接觸也深入了解慈濟,清楚認定:「這就是我要走的一條路!」
走路能到就不搭車不怕辛苦,只想省錢布施
蔡麗輝泉州話流利,但粵語講得不好,普通話也不行,更別提英文,卻能在香港勞碌大半生,並在卸除家庭責任後,投入慈濟志業。
退休後就無收入的她,生活極簡樸——走路能到的地方,絕不搭公車;一班地鐵可快速抵達,她卻寧可多轉幾趟車、甚至搭渡輪,就為了省錢;但只要慈濟有救援行動,她一定捨得布施。
幾年前,在加拿大的次子邀蔡麗輝去相會,並給她機票錢;但她捨棄香港直飛溫哥華的班機,從南韓轉機省下兩千元;澳洲的么子也曾邀她聚會,她同樣選擇從菲律賓轉機,又省了兩千元。兩趟行程下來,蔡麗輝共節省四千元港幣捐給慈濟。
對於母親歲數已大、語言又不通,卻敢冒險到不熟悉的第三地轉機,兩個兒子都很擔心:「萬一走丟了怎麼辦?」
對此,蔡麗輝倒是很自在:「我不怕!我有嘴巴可以問;再不行,用筆寫或比手畫腳,總之沒問題的!有做善事的機會,我就會『憨憨』地去做!」
事到臨頭,她也能急中生智、勇敢吐出結巴的中文;而且她還有妙法,就是事先向航空公司「報備」自己不懂英語,果然獲得禮遇,一到轉機地,就有專人負責帶路。
只是這兩次往返轉機,分別耗費四、五個小時的等待;她不介意花時間,還高興地跟人分享:「我在家裏坐,沒有人給我錢;但去那裏坐了五小時,人家卻給我兩千元,等於每小時賺四百元呢!」
聽到蔡麗輝這段話,所有志工全笑開了。「阿嬤就是這麼可愛,敢作敢為,讓我們都甘拜下風!」
誠懇心、踏實做親身奔走災區作徵信
十五年來,蔡麗輝記得上人最初叮嚀她的話:「回香港後,多帶一些人出來行善。」如今她的會員達兩百七十多戶,有鄰居、企業家、餐廳老闆、銀行高階主管,也有經營小本生意、清潔隊員等,只要有心行善的人,她都殷勤接引。
水族館老闆娘唐翠蓮說,前年她主動拜訪慈濟香港分會,想多了解慈濟,不久就接到蔡麗輝的電話,兩人先約在速食店碰面,一談就是三小時;但唐翠蓮仍擔心受騙,第二次索性要求到她家看看,又是長達三小時的會談,蔡麗輝翻出所有參加慈濟的照片做講解;第三次,她們又轉換場地到唐翠蓮家,說給她的丈夫聽。
「我只會講粵語、阿嬤慣用泉州話,用心聽、加上比手畫腳,還是可以懂個七、八成。」唐翠蓮感受到阿嬤的懇切,很感動,也對阿嬤有信心。
一次又一次被檢驗,蔡麗輝不嫌麻煩,反而認為人家有心了解慈濟,很難得!「真金不怕火煉,有人提問,我正可以利用機會分享。誠懇心、踏實做,一切都經得起考驗。」
林發金和施妃英與蔡麗輝結識二十年,也成為她的會員,只要慈濟有救援行動,他們就會慷慨解囊,「我們很相信阿嬤的為人,也樂意贊助她做的每件好事!」
二○○一年,慈濟為設備老舊的福建福鼎醫院籌建新大樓,香港分會舉辦義賣會募款。蔡麗輝親自去福鼎醫院看過後,回來積極奔走;總數三千張的義賣券,她一人就申請了三百張。
「我一拿到義賣券,立刻就跑到北角,一一去敲福建人的門,告訴他們這個行善的機會。」不論有無相識,蔡麗輝都勇敢對其宣說,憑藉的即是親臨現場的震撼。「看,福鼎醫院的婦產科病房就一張小床、床尾放個籠子來接嬰兒;攝氏三十八度高溫的產房,卻沒冷氣,女人在那麼熱的環境下生產,多痛苦啊!」蔡麗輝拿出照片詳盡說明,讓聞者也彷若置身其境,啟發悲心而決定捐助。
基於同為閩人,她又拿著文宣拜訪一位香港立法局的女議員,請她共襄盛舉。女議員受到她的愛心感染,通報一百二十五個福建社團捐款給慈濟,其中有個社團剛好舉辦活動,蔡麗輝便帶著數百份文宣過去發送給每一桌賓客。
當福鼎醫院新病房落成,她去參加啟用典禮,還拍了照片回來,拿給所有捐款人以作徵信。
「阿嬤很有智慧,會拿新舊照片做對照——以前是木板床、小籠子,現在則為嶄新的病床,還有冷氣。人家一看,自然就明白了!」志工朱曉眉很讚歎蔡麗輝做事用心、講話有憑有據,所以大家都服她,「阿嬤的勇猛心,也是我們這些小輩比不上的!」
卸下家業全心投入志業廣行善事回饋眾生
去年,為了幫廣東省乳源縣水患災民籌募大愛屋基金,蔡麗輝再度發揮「走功」,常常早上十點出了門,一直奔波到晚上十點才回家,中間甚至沒有進食!
她準備了一本簿子,詳細記載那一戶要到家裏或公司收款、何時去比較方便……排好順序就出門;收了善款後,立刻趕去銀行排隊劃撥……林林總總的事,都靠一雙腳在奔走。她不停地走動、拜訪,早已忘了腿會痠、肚子會餓,兩、三個月間,瘦了三公斤,募到了二十九間大愛屋。
有人問她為何那麼賣力募款?「有災就要去救啊!」蔡麗輝說,她看到房屋傾毀、村民流離失所的相片,內心震盪不已,更了解給災民一個安穩的家,有多麼迫切!
隨著慈濟第一次赴廣東乳源發放,她的募款善行也遠播到災區;統理救災的乳源縣統戰部領導趙雷肅然起敬地問:「蔡阿嬤有無可能來乳源?如果她不方便來,我親自去香港接她。」
第二次發放時,趙雷如願見到蔡麗輝,令他吃驚的是:「阿嬤長得如此瘦小,怎會有那麼堅強的毅力?」經過兩天觀察,看到她與災民互動、為他們粗糙乾裂的皮膚抹上凡士林的舉動時,趙雷終於明白了:「那是種平凡中見偉大啊!」
或許正因蔡麗輝很平凡,所以她肯放下身段,更把銀髮歲月奉獻給志業。在蔡麗輝最忙碌時,兒子從國外打電話回來,天天找不到人;連住在香港的長子也說:「要約媽媽吃飯,很難!」住菲律賓的弟弟來港辦事,特別指名要吃她煮的麵線,但左等右等,就是等不到她有空。
「孩子們都已經大了,也有各自的人生,不用我擔待了。」蔡麗輝現遷居香港仔,獨自住在向政府承租的「屋邨」(廉租屋),空間雖不大,卻很怡然自得。
「只要有好事做,我就會很快樂!」蔡麗輝說,以前為了孩子的教育、就業、婚事等,常操心到晚上睡不著、白天沒精神,甚至頭暈、頭痛,看醫師都治不好;而今卸下「家業」,有了獨立的自我,她終於可以全力為「志業」打拚,愈做愈健康。
與蔡麗輝相識三十多年的許金錠,就以老友的身分見證:「她現在氣色看起來好多了,人也變得很開朗!」開設素食餐館的許金錠,特地提供餐廳一隅讓蔡麗輝擺放慈濟文物;只要慈濟有大型募款活動,他也一定配合。
對於老友的盛情,蔡麗輝可是點滴在心頭;她強調,做慈濟是此生最大的幸福,所有曾幫助過她的人,她將以做更多的善事來回饋。

四年前,SARS風暴席捲香港,蔡麗輝剛好去菲律賓探視弟弟;心繫會員和志工,她第一時間就打電話回來關心,眾人紛紛請她暫緩回港。但心急如焚的她不久後就趕回來,還到分會值班待命。
「人家都往外跑,你怎麼回來了!」面對眾人詢問,她回答:「我回來才安心!此刻這麼多人很恐慌,正需要我們關懷。」
蔡麗輝處處替人著想,就像慈母一樣,不求回報也毫無保留;她的一抹微笑、兩眉彎彎,永遠那麼慈祥溫暖。歲月,白了髮絲、增添皺紋,卻沒有褪去一顆赤忱之心,對慈濟、對苦難人,她一路走來,始終如一。
母雞膚小雞
撰文‧黃秀花
「走進慈濟香港分會,我第一個認識的人就是阿嬤。她講泉州話、我說廣東話,比手畫腳半天,才總算聽懂。」擔任跨國銀行高階主管的朱曉眉,當時對阿嬤熱情親切的接待留下好印象,先是成為會員,之後也受證為委員。
朱曉眉受美國教育長大,能力強、有主見,「阿嬤常邀我參加活動,又鼓勵我去大陸賑災,結果『震』到了心,就這樣走進慈濟。」朱曉眉不諱言,過去自視甚高,還有很多稜角,都是靠蔡麗輝一點一滴調教,這邊修一修、那邊膚一膚,慢慢將她磨成圓融。
「阿嬤沒有嚴格要求我,可我就是服她,甘心跟著她走!」朱曉眉說,老人家花時間陪伴、耐心引導,那分真誠讓她很感動。「阿嬤不會講什麼大道理,她都是以身作則、認真做事,看久了,自然耳濡目染。」
來自台灣的黃錦秀,也是被蔡麗輝孵育成功的「小雞」。一九九六年,她隨著丈夫遷居香港經商,對環境適應不良,心靈常感空虛,便主動找上慈濟,進而和蔡麗輝培養出如母女般的感情。
「初到香港,心常感漂浮不定;幸好有阿嬤關心和鼓勵,才讓我逐漸適應。」在黃錦秀心目中,蔡麗輝是可以傾訴或商量的對象。
黃錦秀猶記幾年前,無意間吐露為兒子的聯考成績傷神,沒想到阿嬤竟記住了,放榜那天早上接到老人家打來電話關心,讓她感動極了!「阿嬤告訴我,不論結果如何,一切都是好因緣。」
蔡麗輝的一番慰勉,頓時讓黃錦秀放下了。「阿嬤真的很有智慧,很多事經她一提點,好像就能心開意解。」
志工周孟玲也提起,有段期間為了事業煩心,較少到分會走動。「阿嬤一知道,立刻打電話給我,囑咐我要把身體照顧好。」這讓周孟玲感動的淚水瞬間奔騰而出……「她就像媽媽一樣,總是那麼貼心。」周孟玲說:「從阿嬤身上看到那分堅毅和堅持,很動人也很難得!」
面對眾人的愛戴,蔡麗輝則是謙虛地說:「不是我行啦!是大家看我老了,所以很疼惜我!」

轉載自:慈濟月刊第489期(2007/8/25)
http://radio.newdaai.tv/taipei_new/?mod=tc_monthly&act=detail&id=201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


Free Web Counter
The Hunger Site